店群是什么?
比如說拼多多里面看到一款產品,白牌的鼠標不是帶品牌的,有很多商家在賣,這些商家可能是同一個運營團隊,開了十幾個店鋪,這個就是店群。
玩商品卡模式,只要發夠了,發了很多鋪鏈接,就有商品卡流量。每一個電商平臺剛開始的起步階段都是這樣。所以我們要認識到平臺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玩法,現在就是在篩選優質商家的階段了。
打單品有沒有什么好的建議?
單品的要求高一點,非??简炦x品能力,因為單品肯定想想是什么品,很多品其實市面上都有了,怎么能夠在別人有的情況,比人家有優勢,所以選品的時候一定要有差異化,打單品的時候要看是哪個品物美價廉,而且美國人民看了之后還有興趣。
必須要有社交屬性,因為做的不是亞馬遜,不是普通的電商平臺,TikTok 的電商平臺是很特殊的,很新穎的,跟抖音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商品賣出去,達人帶貨視頻不好玩,直播的時候沒有效果,短視頻拍出來很無聊,那這個品大概率一般。
有的品可以反過來倒推,舉個例子,前幾個月特別火的一款產品叫打火機。點火它能發光,能唱歌。那這種打火機要是能賣到美國的話,美國必爆,因為所有人肯定抽煙的人都想買一個,但是打火機肯定賣不了。
選品考慮哪些關鍵點?
物流運輸其實是很大一筆成本,如果貨太重太大的話,跨境屬性沒那么高。就是輕量化,體積小。
第二個就是老外沒見過的,新奇特,比較差異化。
第三個是符合社交電商的屬性,它內容要有趣好玩,有前后反差。
第四個就是產品功能或者外觀有強烈的特征,產品力很過硬。因為運營一個單品模式,小店運營落地不能太差,別發過去又破又損的,或者說不好用,這種產品生命力很小。
第五是同類品,在亞馬遜有銷量,有評價。不管是什么單品單品可以有很多很多款式,但是同類品建議是在其他跨境電商里面有銷量,有評價的,才能驗證這個同類品在該國家有銷路。
第六點,就是符合老外的使用場景和文化。
第七點,最后一點必須選不是大爆的品,如果這一款已經爆了的話,就只能跟品了,跟品肯定不是單店玩的。如果選這個產品很看好,但它已經爆了,就證明說在TikTok上的生命周期到中期了,剛好是中間的曲線,以后一定是往下降的。
需要辦資質嗎?
只要看好這個品的話,就去辦相關資質。大家基本上很少家里是有廠,有辦理資質能力,基本上那些廠把產品做出來之后,問他有沒有出口美國的指標,他如果說有的話就能做,沒有的話就是跟他合作,拿他產品去申請這些指標。
大單品一般上幾個品?
這個要根據產品屬性去判斷,比如說做鼠標的,那可能初期品牌剛創立,就做一款鼠標,后面再考慮其他品。我舉個例子,如果是做筆的商家,賣的圓珠筆很非常新穎,那可以再賣一個本子,大單品就成了一支筆和一個本子。
分享打法
愿景:成為海外品牌的方法
做品牌的話,很多人會忽視一點就是 listing ,產品的頭圖,介紹,詳情頁,這其實是很重要的。在這個貨備到美國去這段時間,大概有個十來天左右。
10 來天左右籌備的時候,就可以打磨一下這個產品,模擬消費者要看這個產品在手機上刷到產品能不能引起別人的購買欲,這個是要打磨的,跟這個產品能不能賣出去息息相關。
三大玩法,一個是直播,一個是短視頻,一個是達人。建議是先用達人做冷啟動,因為啟動的時候做直播和短視頻,耗費的精力比較高。
做冷啟動的時候,建議直接海量篩選達人,如果有達人建聯的能力,去海量篩選達人,如果沒有達人建聯的能力,可以考慮就是直接對接到達人服務商,把冷啟動階段過渡,然后達人這一塊跑通了之后,就請個人專門推達人就行了。
直播和短視頻其實難度更高,短視頻的話要不就是自己拍,要不就是混剪達人發過的素材去投。
產品定價怎么算?
產品價格等于產品成本,加產品就加運輸費用,加營銷成本加利潤。一定要去參考亞馬遜的定價。因為同類品既然已經在市場上有了,后入市場有一定的優勢,比他高要有原因,比他低肯定是沒問題。
測品邏輯什么?
測評邏輯其實是要看這款品是不是自己的,要是自己就沒什么好測的。如果說是從工廠拿的品,那就要貨比三家,這款品的同類品,看中的這款品,三四個品都要往TikTok上放,然后就投流看哪個轉化更高,看哪個品的數據更好,然后就做哪個品。
投流支出一般是一千美金測個品。跟投手的水平肯定是有關系,因為投手也要判斷素材好不好,投手技術好不好的偏差不是很大,因為產品好不是投出來的,只能說是加速,是一個附加的功能,必須還是品好。測評的流程其實很長的,有信心就還是不測評。
手機散熱器的需求測評
美國人沒有那么大的手機散熱需求。什么情況下需要手機散熱?要不就是打游戲,要不就是搞直播。美國人一般這個需求不是特別高,雖然也喜歡天天抱著手機看??礆w看,他不一定拿手機搞直播,所以這款產品有一定的需求,但是不大。
備貨邏輯
爆單了以后,當天就要聯系廠家,進行備貨,就是按照今天的單量往前推個那么兩三天,取一個平均值,然后往后大概維持一個星期到半個月,看看到底有多少量,然后空單發過去大概三天能夠到達美國,正式入倉應該沒有超過一個星期的,基本上能夠在四五天差不多。
如果說正常穩步出單的那種品,那他最起碼得保證有半個月的量。備貨的策略上來講,一般也就是半個月到 20 天,庫存的周轉期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
東南亞跟美區不一樣的點,美區的海外倉,上架費、下架費、操作費、拖車費、叉車費,還有打包費加起來的成本其實會很多時候都會超過貨值的。如果發得不多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有什么差。
只要這個品,能夠出到 10 單以上,它在TikTok就有可做的性質。但是如果說出單很快,就可以多備貨,只要是它能夠出單,最起碼證明是有量的,有這個市場的,只不過是市場大小而已。如果說他做不了了,那就換下一個,10 個品里邊我能報一個,就有利潤了。
從哪些渠道做測評?
看一些短視頻,不掛車的那種,看視頻的播放量停留,然后再加上他們的評論到底能夠達到多少,然后點贊量,有沒有人喜歡在TikTok上分享這個品,然后再結合亞馬遜。
作者:tk0123小助手奧豆,出處:http://www.zhongruisheji.com/4399.html